由此可知,早在一千多年前,《论语》就成为当时新疆学子的必修课。《论语》何时传入新疆?缘何成为千年前新疆小学生的课堂作业?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采访了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爱峰。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薛万均率军击灭麴(qū)氏高昌王国,以其地置西州,并在此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中原管理体制,包括教育体制。自此,吐鲁番长期处于唐廷所管辖,其教育制度自然与中原地区“并轨”。
陈爱峰:唐朝设立西州后,更置安西都护府,后改为都督府,吐鲁番长期处于唐廷所管辖。唐在此推行了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官学义塾等与中原相同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制度。
陈爱峰: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随着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进一步管辖,西域与中原地区交往更为频繁。无论行政制度、语言文字还是文化传承及教育等,前者均受到中原地区深刻影响。
陈爱峰: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天山东部南坡,干旱少雨高温,其自然环境有利于文书保存。1959年至1975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进行了数十次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了晋至唐墓葬近400座,出土大批文书,是为吐鲁番文书。
卜天寿在抄录《论语》各篇时,均有“孔氏本,郑氏注”之题。足见开元、天宝之前,远在西州的学生亦以郑玄注《论语》为主要教材。此并非孤例,阿斯塔那墓地还有5座纪年墓葬出土了唐朝时期的《论语》抄本。同时,在吐鲁番还发现了《千字文》《开蒙要训》《孝经》《尚书》等汉文典籍,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学习汉文化的有力证据。
中原文化在西域广泛传播,并获得当地人认同,改变了其思想观念。唐朝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西域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使“华夷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西域也从汉代以来的单纯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地区,成为大唐文明沿丝绸之路向更远地区自然延伸的“中继站”。
陈爱峰,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敦煌研究院人文部特聘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主持过多项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研究课题,已出版6本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石窟艺术、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曾参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吐鲁番文书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晋唐时期当地军政、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它们有的是当年使用的公文、契约、书信、药方、佛经,甚至是学生的作业,有些内容在史料上都没有记载。比如符、帖、牒、状等官府文书,审理案件的对案辩辞,行旅往来的过所(通行证),以及反映民间租佃、买卖、雇佣、借贷活动的各种契约,记载百姓户籍、田亩及赋役承担情况的手实(户口登记表册)等,还有大量中原地区流传过来的儒家经典、诗文和启蒙读物抄本。
20世纪以来,在敦煌、吐鲁番等地还出土了不少《论语·郑玄注》残本,卜天寿抄本是这些残本中保存较好且最长的卷轴,不仅为古代民间书法艺术以及儒家经典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是唐朝时中原文化对西域教育影响的实证和体现。
从题记“景龙四年三月一日私学生卜天寿”和跋尾“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来看,该抄本写于唐朝景龙四年(710年),作者是年仅12岁的学生卜天寿。有意思的是,卜天寿在抄写过程中,还随手写了几句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碱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意思是,今天学生的作业已经做完了,您不要责怪学生写得慢,明天就是假日了,恳请先生能够让学生早点放学回家。寥寥数语,就成为了解古代西域学子生活的鲜活素材。
k频道官方导航入口“写书今日了,先生莫碱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这是一千多年前,新疆吐鲁番一名小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在书卷上写下的打油诗。上述文字出自新疆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文物,名为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抄本,书写人是唐朝西州(今新疆吐鲁番)12岁的学生卜天寿。
此外,隋兴科举,唐朝更趋完善,允许平民自主参加,这对社会各阶层具有旷日持久的吸引力,对于西域学子也不例外。而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的《论语》,是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之一。隋代时,何晏《论语集解》与郑玄注《论语》并行,且以后者为要。至唐代,以玄宗开元、天宝为界,唐前期郑玄注《论语》风靡,后期《论语集解》盛行。
唐朝在西域兴办各类学校。首先,唐朝在重要的西域城市建立了官学,如敦煌、龟兹等地。这些官学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提供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官学的建立不仅推动了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也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其次,唐朝在西域鼓励和支持民间兴办义塾(民间教学机构),其以教授汉文化为主,同时也传授西域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义塾的兴起为西域地区的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汉文化,增强了他们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也促使中原文化、生活方式在西域流行。比如,中原饮茶之风在唐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域,并进一步传到了西亚、南亚以及吐蕃地区,茶成为当地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在吐鲁番还出土了唐代的饺子、糕点等,这些中原地区的食品早在千年前就风靡西域;还有汉族的服饰、妆容方式等在新疆壁画中亦时有发现。
陈爱峰:20世纪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M363出土了一件《论语·郑玄注》抄本残卷。5米多长的作业卷轴上,共178行,每行20字左右,整齐地抄写着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所注《论语》中的《八佾》《里仁》《公冶长》三篇以及《为政》部分。其后,又有六言诗《十二月三台词》、五言绝句六首和《千字文》数句。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纸质档案之一,吐鲁番文书真实记录了晋唐时期吐鲁番盆地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细节,是中华文化深植于新疆地区的历史缩影和写照。近年来,学界有关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边疆民族融合及多民族共同缔造新疆历史提供了清晰可靠的史实,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完)
673.17MB
查看873.26MB
查看23.8MB
查看612.57MB
查看277.35MB
查看837.92MB
查看471.87MB
查看921.37MB
查看511.49MB
查看538.84MB
查看981.35MB
查看140.48MB
查看384.30MB
查看133.97MB
查看816.44MB
查看415.85MB
查看129.87MB
查看654.99MB
查看200.44MB
查看857.69MB
查看573.87MB
查看892.90MB
查看999.97MB
查看903.44MB
查看580.69MB
查看179.16MB
查看164.82MB
查看556.54MB
查看540.89MB
查看673.98MB
查看655.81MB
查看772.96MB
查看438.40MB
查看161.35MB
查看517.34MB
查看110.93MB
查看717.48MB
查看867.38MB
查看377.54MB
查看220.94MB
查看378.19MB
查看736.24MB
查看966.63MB
查看298.74MB
查看226.15MB
查看881.46MB
查看466.10MB
查看175.19MB
查看642.50MB
查看833.82MB
查看356.22MB
查看333.98MB
查看873.70MB
查看900.76MB
查看618.75MB
查看737.99MB
查看998.45MB
查看828.85MB
查看333.59MB
查看101.85MB
查看404.78MB
查看908.33MB
查看942.25MB
查看119.65MB
查看902.55MB
查看736.23MB
查看308.13MB
查看524.18MB
查看371.41MB
查看125.43MB
查看784.37MB
查看351.16MB
查看561.70MB
查看183.38MB
查看679.44MB
查看772.98MB
查看860.94MB
查看388.79MB
查看928.23MB
查看418.90MB
查看213.25MB
查看623.18MB
查看618.30MB
查看719.68MB
查看745.12MB
查看896.63MB
查看469.86MB
查看579.46MB
查看486.90MB
查看749.69MB
查看534.28MB
查看340.80MB
查看724.87MB
查看511.70MB
查看114.39MB
查看197.39MB
查看962.97MB
查看935.85MB
查看422.80MB
查看578.42MB
查看480.73MB
查看168.65MB
查看104.56MB
查看
974 温岭qr
2024年端午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亿人次❟
2025-07-02 04:31:14 推荐
899 188****3107
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被拒?华为辟谣❣
2025-07-03 19:53:34 不推荐
442 152****9122
中国5月份出口增长7.6%❧
2025-07-01 00:20:52 推荐
68 勇敢的小恐龙
欧洲央行宣布五年来首次降息❪
2025-07-02 0-1:32:3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