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00.TV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当前,建设好“大思政课”,应趁数字化“东风”,站稳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搭建智慧大平台、培育优质“大师资”,全面发力,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当前,5G、VR、AR等数字技术为激活社会大课堂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一是拓展社会实践的时空阵地。数字化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制,创新思政课教学实践场景。例如,充分利用VR/AR等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实现学生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创新体验式教学新样态。二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代学生已然成为数字媒体的主要受众。巧借数字技术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是上好实践育人“大思政课”的重要方式。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微媒体平台、优化微媒体内容、开展“互联网+”创新大赛等,把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三是联动社会生活实践。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向同行,数字化技术正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媒介。例如,数字化技术可以搭建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平台,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效联动,巩固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建设好“大思政课”,要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广泛应用延展了思政课教学时空,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与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助推器。一是助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政治性和抽象性。运用VR、AR、MR等数字化技术,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使原有的理论“满堂灌”向“沉浸式”与“体验式”教学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学良性互动。二是助推“精准思政”理念落实。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描摹学生学情与需求画像,精准选择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路径并评估教学效果,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持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质效。三是实现教学与评价动态运行。教学评价是“大思政课”建设效果的探测器与矫正器。依托快速的计算能力、出色的存储技术与大数据分析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够动态追踪和实时反馈思政课“教”与“学”的具体情况,以便及时“问诊把脉”“对症下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时下,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的关键软实力,涵育一支具有较强数字化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大思政课”必然要求。一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伴随数字化技术与“大思政课”日渐融合,海量的数字资源、数字手段、数字媒介供教师选择,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成为影响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主动掌握数字化技术的特征与使用方式,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二是促进教师协同育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空间。教师应与时俱进,增强系统观念、提升协同意识,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部门的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协同育人功效。三是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应理性认清技术的两面性,恰如其分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完成从数字技术“无关者”到“执行者”、再到“驾驭者”的身份蜕变,进而规避教学中技术使用的缺位、越位、错位。
智慧大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基础上,整合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资源和活动流程,提供数据共享和交换服务的一体化平台。搭建智慧大平台,可以凝聚社会资源、汇聚教育合力,推动“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为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创造客观条件。一是整合教学信息,提升育人的科学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学情状况、教育环境、教学资料等相关数据转化为教育主体能够理解和利用的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数据挖掘和决策科学化。二是优化教学载体,增强育人的新颖性。更新信息化教学终端等硬件设置,配备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网络平台,为“大思政课”提供海量载体,丰富育人形式。三是智能服务一体化,落实“三全育人”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开展案例信息收集与教学信息分析,提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智能服务,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三全育人”体系,打造全新的育人生态。
239.70MB
查看403.83MB
查看75.7MB
查看774.22MB
查看961.72MB
查看356.82MB
查看738.86MB
查看568.79MB
查看740.52MB
查看805.95MB
查看115.72MB
查看572.91MB
查看505.17MB
查看426.15MB
查看545.44MB
查看656.83MB
查看475.38MB
查看209.18MB
查看540.10MB
查看565.66MB
查看797.85MB
查看201.13MB
查看176.69MB
查看999.12MB
查看762.35MB
查看804.50MB
查看545.40MB
查看758.16MB
查看283.49MB
查看647.41MB
查看441.55MB
查看834.99MB
查看714.57MB
查看678.99MB
查看460.18MB
查看227.61MB
查看913.22MB
查看768.13MB
查看438.49MB
查看560.25MB
查看894.33MB
查看106.28MB
查看602.47MB
查看617.52MB
查看483.74MB
查看524.44MB
查看687.92MB
查看774.63MB
查看569.71MB
查看983.93MB
查看316.11MB
查看183.29MB
查看660.57MB
查看236.19MB
查看503.21MB
查看595.87MB
查看434.50MB
查看877.57MB
查看272.43MB
查看561.90MB
查看805.17MB
查看539.13MB
查看111.60MB
查看760.54MB
查看744.99MB
查看418.52MB
查看451.13MB
查看933.92MB
查看862.36MB
查看302.46MB
查看735.21MB
查看952.55MB
查看213.50MB
查看984.84MB
查看715.51MB
查看175.25MB
查看835.56MB
查看340.90MB
查看364.60MB
查看978.31MB
查看950.21MB
查看714.39MB
查看941.19MB
查看607.29MB
查看515.99MB
查看885.25MB
查看864.64MB
查看377.99MB
查看120.89MB
查看499.80MB
查看965.81MB
查看921.22MB
查看732.18MB
查看456.83MB
查看538.86MB
查看769.92MB
查看935.69MB
查看612.48MB
查看653.71MB
查看858.62MB
查看810.51MB
查看809.93MB
查看868.35MB
查看802.26MB
查看
720 新郑ap
27年首次 韩国各医学院2025学年扩招1509人🛰
2025-06-29 08:52:20 推荐
925 188****4281
张新 邓吉喆: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2025-06-29 20:46:14 不推荐
649 152****6217
张树华:世界之变与中国之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蕴与国际意义🛺
2025-06-29 19:47:11 推荐
55 大炮士兵
崔庆贺:乾嘉学人与“经史合一”论的多重阐释🤺
2025-07-01 07:04:59 推荐